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兰大二院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技术全腔内治疗罕见胸主动脉畸形并主动脉夹层

编辑: 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 点击数: 字号:【

近日,我院血管外科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技术全血管腔内成功治愈一例合并罕见先天变异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为女性,63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加重伴胸闷气短急诊前来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收治血管外科。入院后即行主动脉全程CTA检查及追问病史,患者既往存在间断性胸背部疼痛,胸闷、气短、吞咽困难。最终确诊为罕见的胸主动脉Kommerell憩室(科梅内尔憩室)并发主动脉夹层。

该病主要表现为胸主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异常锁骨下动脉并起始部的扩张。解剖变异严重的主动脉畸形,情况复杂,无论是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是大血管介入治疗,都面临脑梗、偏瘫、术中大出血等诸多风险和困难。有无更好的方案,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既治愈疾病又保证患者安全是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血管外科周栋主任想到了采用3D打印体外模拟辅助手术治疗,并组织全科讨论,最终确定了3D打印辅助“体外开窗”技术,全腔内治疗罕见胸主动脉畸形并主动脉夹层。

手术方案确定之后,在相关技术单位的支持下,将患者由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进一步精细化处理后,获取精确化的空间数据,从而转化重建为三维模型,结合3D打印技术将患者的胸主动脉及周围血管1:1比例精准打印出来。经过精心准备和协调,在介入手术室、麻醉手术科紧密协助下,由周栋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胸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隔绝了主动脉夹层并成功保留了主动脉弓发出的四支血管,手术成功!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据悉,我院血管外科今年已成功进行了三例复杂大血管疾病的术前打印,并辅助成功实施手术治疗。此次复杂先天主动脉畸形夹层患者的成功获治,是3D打印指导精准外科技术的典范,更是从实验台到手术台的转化医学实践的成功案例。周栋主任介绍说,对于复杂变异的心血管疾病,术前影像学评估与术中导航至关重要。而无论CT、MRI、B超等检查,都只能在屏幕上提供二维视野,其复杂的形态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是一个挑战。而3D打印技术是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CT或核磁共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通过3D打印机将模型等比例打印出来。这种先进的技术能让医生在术前便充分了解到主动脉病变的大小、长度、形态、角度等关系,从而为精确选择血管支架、设计手术方案、制定手术入路等提供参考,并提前预计术中存在的困难。可以让医生在手术前即可直观了解手术部位的三维结构,有助于规划手术方案。尤其针对复杂手术,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手术,不仅让医生手术时更有的放矢,同时和患者沟通病情时也轻松了许多。此系列三例复杂主动脉疾病3D打印技术的应用在我省还是首次,还面临着许多探索和挑战。3D打印技术未来在血管介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如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血管闭塞、TIPS手术等都可以采用该技术进行辅助指导。

来源:血管外科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滢

分享到:
[字号: ]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