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病区职责
1. 住院患者诊疗管理
收治标准:负责收治经门诊或急诊确诊/疑似传染病患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重症肺炎、不明原因发热等),
治疗方案制定:组织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如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对症支持等),动态评估病情进展。
-隔离管理:落实三级防护措施,按病原学结果分区收治(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院感防控核心任务
病房管理:每日进行环境消杀(高频接触表面、空气消毒),规范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及手卫生监督。
防护监督:检查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穿戴确保操作符合三级防护标准。
应急预案:制定突发院内感染事件(如多重耐药菌暴发)的处置流程并定期演练。
3. 报告与监测
疫情直报:2小时或24小时内通过医院公卫科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上报法定传染病病例(如肺结核、艾滋病、麻疹等)。
数据追踪:配合疾控部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患者密切接触者并协助隔离管控。
4. 教学与科研
培训带教:指导住院医师、实习生掌握传染病诊疗规范及院感防控技能。
科研协作:参与科室/医院传染病防治课题研究,推广新技术、新疗法(如抗病毒药物应用)。
5. 患者服务
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传播途径、隔离要求及出院后随访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联合心理科提供干预服务。
发热门诊职责
1. 初筛与分诊
首诊负责制:对所有主诉发热(≥38℃)且无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详细流行病学史采集(旅居史、接触史、聚集性发病史等)。
快速评估:结合血常规、CRP、胸部CT等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性/病毒性/其他)。
隔离留观:对高度怀疑传染病患者(如新冠肺炎、流感重症)立即单间隔离,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
转诊协调:根据病情危重程度,联系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或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2. 疫情防控关键措施
环境管理:候诊区、诊室每日定时消毒,接诊台、设备按键等高频接触点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防护规范:医护人员按风险等级分级防护(如二级防护+面屏),患者佩戴口罩至离开诊区。
3. 报告与联动机制
可疑病例上报:发现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病例(如聚集性发热),立即向院感科及疾控部门报告。
-样本采集:配合检验科完成咽拭子、血标本等检测,并做好冷链运输管理(如新冠核酸检测)。